从宁波航运交易所获悉,**贸易监测分析中心与宁波航运交易所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货物贸易形势研究、出口先导指数与海上丝路贸易指数的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贸易监测分析中心主要监测分析**货物贸易流向、结构、规模、速度等,为进口企业产业调整、部门决策、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告诉记者,此次合作备忘录的签订意义重大,这是统计分析司在机构改革后与地方签署的个合作备忘录,统计分析司参与了宁波航运交易所海上丝路指数的**层设计和海上丝路贸易指数的研发,并长期支持海上丝路指数的建设;未来,统计分析司将继续支持和指导双方的合作,希望双方借助此次备忘录签订的契机,持续加强沟通与研究,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
宁波市副市长李关定表示,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分析把握市场行情变化较其重要,海上丝路指数要充分发挥预测、指导、分析的作用,为国内乃至**的航运、贸易市场服务,而这些都需要统计分析司的大力支持,此次备忘录的签订对海上丝路指数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宁海关近日通报,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2018年,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云贵川渝)经广西口岸对东盟进出口增长56.8%,达114亿元币。数据显示,2018年云贵川渝企业经广西口岸实际进出境的货物价值416.9亿元币,比上年(下同)增长33.8%。此外,广西边境贸易规模在几个从事边境贸易的省区中排名,和港口出海功能强化、货物集散能力增强相得益彰。
"西南多个省市区和新加坡签署协议共建陆海新通道,由牵头做努力。这一通道通过铁路将货物运到广西北部湾出海,然后运往东盟,其中一些货物再出口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专门从事边境贸易研究的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胡**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广西对此很积极,甘肃等西部省份也很积极参与,从数据来看陆海新通道运行效果不错。
"西部地区以往比较被动的原因是运输通道没有打通,需要先将货物通过长江水道运到上海等沿海港口,距离远,耗时长。"胡**比较称,西部地区的货物从广西北部湾出海可节省10天左右时间。时间的节省意味着产品能更快捷地到达国外市场。
同时胡**也看到,目前北部湾港口也有一些待改进的地方:港口规模小,集聚到这里的货物多了之后需要等待的时间变长。"对此,广西北部湾正在加开班轮。其实这里面也存在一个正向的因果关系:过去货物没这么多,班轮不会太多,港口配套能力也有限,如今货物多了,船会增多,港口配套能力也会增强。"胡**乐观地提到,地方也在减免相关税费,通过补贴鼓励港口和陆海新通道的发展。
其实不仅是广西,云南等西部省市区也在努力改善道路和物流条件,和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的云南近年来正在努力推动和东南亚国家间的跨境道路建设,例如中老铁路预计2021年通车。这为该省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西南其他省市区的上述努力对广西作为西南地区出海口和货物集散地的功能会不会构成竞争?
对此胡**说,可以看到云南的相关努力,当然努力中也会遇到需要克服的困难。他认为,货物通过广西北部湾出海走海运,成本相对低一些,而且海运中有配套成系统的各种冷藏集装箱设备,比较方便,这些都构成广西北部湾港口的出海优势。
《中国贸易报》记者留意到,云南方面不仅在跨境公路铁路建设方面积极发力,也在积极推进中越红河水运、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可以看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西南地区跨境贸易物流的发展势头并非*厚广西或者*厚云南,而是西南各省市区各展所长。
从天津港保税区2019年工作会议上获悉:天津口岸大通关基地一期跨境电商产业园将在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成后,该基地将实现海关监管模式创新,实现由多点分散到统一集中的一站式作业模式。
天津口岸大通关基地项目是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一基地三区”署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将充分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搭建起信息化智能化服务**平台和运营管理体系,成为真正的智慧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
天津口岸大通关基地总规划面积为106万平方米,从建设内容和功能上划分为三级作业区。其中,一级口岸作业区包括一级货运站、国际中转配载监管库和邮政快递监管中心。二级口岸作业区包括专业*口岸功能、快件监管库、出口拼装库和进口监管库。三级作业区包括跨境电子商务智能库和冷链库等。此外,还要建设生产配套辅助设施,包括联检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和信息化平台。天津港保税区于2018年4月份启动了天津口岸大通关基地建设,预计将于年内投用。
未来大通关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为以海关为代表的口岸管理部门对货物提供统一高效监管、查验和检疫;为航运、物流、贸易等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通关服务;为进一步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提供货运发展的载体和支撑。